学校新闻
杨志萍:悟孝理 践孝行 担孝责
日期:2025年11月05日     作者:陈灏    来源: 党委宣传部 护理学院    点击数:

(本网讯 陈灏)11月5日上午,湖北省孝感监狱举办第三届“统一开放日”暨“书香文化进监狱”活动成果展演。孝感市第十三届“十大孝子”、我校护理学院教师、康养及人文护理教研室主任杨志萍,应邀为监狱民警及服刑人员作孝文化专题宣讲。孝感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孙昌盛等出席活动。

我校护理学院教师、康养及人文护理教研室主任杨志萍,以“军嫂”之肩,扛起精心照顾老人的重任,用日复一日的忠孝坚守,默默支持“国之大者”国防。以孝心匠能,耕耘教坛,潜心培养养老照护人才,不断开拓养老护理和智慧康养新领域,引领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的新方向。积极投身敬老爱老助老志愿服务,为温馨社区、社会老人带来阳光般的温暖。2022年,杨志萍被丈夫所在的部队授予“优秀飞行人员家属”“最美军嫂”称号;2023年,被部队授予“黄麻传人”年度标兵称号。2024年,被授予孝感市第十三届“十大孝子”。2025年,杨志萍、王蓉老师指导护理学院学子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健康养老与婴幼儿托育赛道(高职组)银奖。

杨志萍的宣讲报告深入浅出,用真实故事与真挚情感打动在场人员,以鲜活的孝道故事与实践感悟,为服刑人员注入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服刑人员表示,聆听宣讲报告后,重新理解了“孝”的意义,未来将以实际行动悔过自新,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用行动弥补对家人的愧疚,承担起为人子女的责任。加强学习,不断进步,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杨志萍宣讲稿如下。

悟孝理 践孝行 担孝责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杨志萍

(2025年11月5日)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一个最朴素也最珍贵的话题——孝。提到这个字,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泛起一阵暖意,想起父母的唠叨、长辈的牵挂,想起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柔瞬间。这份情感,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触摸、都能践行的人生底色。

一、悟孝理:孝是刻在骨子里的初心

什么是孝?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给出了答案。甲骨文中的“孝”字,象形字,是一个孩子搀扶着老人的形象,简简单单的字形,藏着最本真的含义——感恩与陪伴。《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意思是父母生养我们,耗尽了心血,这份恩情,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在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有许多故事流传千年,至今仍让人动容。东汉的董永,因为战乱和自然灾害,从山东来到孝感,父亲去世,没有钱买棺材来安葬父亲,他就以身抵债,只为让父亲走得安心,这份孝心连天地都为之感动。东汉的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与父亲相依为命,那时没有空调、取暖器,在夏天,黄香每天用湿毛巾为父亲擦竹席、扇干,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褥再请父亲上床休息,小小的年纪就用实际行动照顾长辈。三国时代的孟宗,母亲病重,寒冬腊月想吃竹笋,他上山寻找很久,没有找到,又累又伤心,最后找到了竹笋,母亲吃后,病好了。

这些孝道故事告诉我们:孝与家庭的贫富无关,也不是成年人的特权,而是发自内心的牵挂,是愿意为家人付出的真心。它不分贫富、不分境遇,只要心里装着长辈,愿意为他们多做一点事,就是最纯粹的孝理。这份初心,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重新领悟,好好珍藏。

二、孝行:孝是藏在日常里的小事

孝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点滴行动。我们身边有很多普通人,用日复一日的坚持,把“孝”字写得实实在在。评选“十大孝子”,是孝感市在全国的创举,开全国先河。在孝感市“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孝感动天”的事迹。

湖北职院是“工匠摇篮、文化高地”,涌现了“道德群星”。谭之平是其中的一员。谭之平是孝感市“十大孝子”、湖北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16岁时,她为照料患精神病的母亲、风湿缠身的父亲,藏起录取通知书辍学撑家。母亲去世后,她打工创业改善家境,后遵照生母的遗愿重返校园,考进湖北职院。为照顾继母与父亲,她带着双亲在孝感求学,边求学边照料,结对照顾社会老人,以孝行诠释孝文化的当代内涵。

云梦县的蔡兴望,在母亲脑出血瘫痪后,没有请护工,而是自己学着鼻饲、按摩。四年里,他每天给母亲擦身、翻身、喂饭,硬是让母亲没生过一次褥疮,体重还慢慢增加了。他说:“只要母亲能好好活着,我再累也值得。”这些榜样,用行动告诉我们:孝可以是病床前的一杯温水,是记住长辈爱吃的一道菜;可以是换季时添的一件新衣,是耐心听他们说的一句唠叨;可以是远行时的一个报平安的电话,是遇到困难时不想让他们担心的坚持。孝不需要我们做多大的事,只要用心、用情,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对长辈最好的回报。

我积极向这些孝老爱亲模范学习,在生活中践行孝行,我的丈夫是军人,常年在外保家卫国。外婆患阿尔茨海默症,经常认不出人、乱发脾气,我总是笑着安抚,耐心喂饭、梳头;婆婆口腔长了肉瘤,怕添麻烦不肯说,我发现后,抱着刚满一岁的孩子,楼上楼下跑医院、办手续,白天上班、晚上陪护,累得趴在病床边就能睡着,家人的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三、担孝责:孝是勇毅前行的力量

孝不仅是对家人的牵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能让我们更有担当,更有方向。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抖落尘土,向善向前。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我不仅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得很好,还把这份孝心延伸到了更多人身上。作为养老专业的教师,我引导学生们照顾老人要“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把孝文化的种子播进每个学生心里;作为志愿者,疫情期间我每天五点半起床组织核酸检测,帮独居老人买药送菜,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我还到福利中心陪伴照顾老人,交流聊天,组织活动,让那些没有亲人陪伴的老人感受人间温暖。

我常对学生说:“孝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每个人的责任。对家人尽孝,是让我们学会感恩;对别人行善,是让孝的力量传递下去。”其实,担孝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当我们心里装着家人的牵挂,就会更珍惜当下,更努力地成为更好的人;担孝责,也是对亲情负责,对社会负责——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心里想着家人,心里装着社会,用行动回应社会和家庭的期待,亲情、世情的桥梁就永远不会断裂。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长辈陪我们走过人生最艰难的路。这份亲情,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孝不是过去的故事,也不是别人的榜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行动:它可以是记住家人的生日,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祝福;可以是努力照顾好自己,不让家人为我们担心;可以是心里永远留着一个位置,装着对家人的思念。让社会对我们放心,为社会作出贡献。

孝道之光,能照亮我们的内心;亲情之桥,能连接我们与牵挂的人、相连的社会。让我们带着对孝的领悟,学着身边榜样的样子,扛起肩上的责任,用点滴行动温暖家人,用真心实意守护亲情,用付出回报社会。相信这份孝心,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充实,让我们的未来更有温度,让亲情之桥永远坚固,让家国情怀永远温暖。

(审核:田寿永 张然)